马鞍山市花山剪纸、桃里竹雕等非遗项目精彩亮相,安庆怀宁蓝莓、“有戏安庆”戏曲文创产品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,合肥陶永祥炒货、詹记桃酥等特色美食汇聚一堂,吸引众多观众现场品尝、购买……今年春节以来,安徽省有关部门精心策划惠民演出盛宴,隆重推出文旅活动指南,发布一系列精品文旅线路,把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,让全省人民充分享受到宣传文化艺术旅游深度融合的红利,呈现一场兼具“烟火气”“文化味”的春节盛会。
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,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。如何呼应老百姓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,如何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,既是政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出发点之问,也是落脚点之问。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”。寥寥数字,意蕴深远。深入实施,说明要坚持不懈、久久为功,说的是方式方法;文化惠民,是指群众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、幸福感,凸显文化的重要性;工程,则表明这是系统工作,需要多方发力、多点开花。
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既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与服务,满足人们多元化、个性化的需求,也要延伸文化服务的触角,让老百姓乐享多元化的文化产品。放眼江淮大地,从省城大剧院到乡村大舞台,从文化市集热闹纷呈,到文创产品丰富多样,从各类惠民演出、惠民观影,到推出演出消费套票、电影展映展播,从《天仙配》等经典剧目,到《炉火照天地》等现代话剧,从农家书屋、城市书房,到名家工作室、名嘴工作站,优质资源下乡,文化上门乐民,留住了乡音、唤起了乡情,纾解了乡愁,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世界,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。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免费开放,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网络技术,文化惠民插上科技翅膀,文化惠民举措持续上新,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百姓生活,实现了“家门口”的文化共享。
文化,让生活更美好。文化惠民,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。群众是文化惠民的受益者,也是主要参与者。一系列惠民演出、百姓故事会、群众体育活动等,成为塑造精神、鼓舞人心的文化养料,以及吸引群众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的纽带。在滁州,南谯区章广镇乡村春晚成为全国举办乡村春晚时间最长的乡镇,唢呐、小品、诗朗诵、三句半、舞蹈等节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排自导自演,网上浏览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。在怀宁,凉亭乡打造的黄梅戏“小剧场+旅游”模式,白天供游人观景,到了晚上,老百姓们台子一搭、戏一唱,剧场就起来了。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,各地积极引导支持群众参与其中,让群众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,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,极大提升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效果。
“有感”是文化惠民的检验标尺。文化惠民、惠民有感,就是要让文化润物细无声,传递更多民生温度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感受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以文化惠民之“实” ,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添“彩”。 (作者 尹贵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