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约评论员/罗建华
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今年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,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,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,经济呈现向好态势,社会信心持续提振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一季度以什么样的姿态起步,事关全年经济发展。 特别是在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冲击多边贸易体制,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的当下,中国经济表现尤其受到世界关注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4%,高于去年全年,也高于去年一季度,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。日前公布的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显示,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一如既往地穿越风雨、稳健前行。事实表明,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但中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力大,完全有底气、有信心、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。统筹稳与进、洞察时与势、协同谋与干,中国经济发展底座坚实稳固、大势长期向好。
“稳”的基础更加巩固。 稳定性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特征。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,不出现剧烈波动或者失控情况,经济安全才有保障。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巩固:供给端,一季度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5%,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.3%,均高于去年全年。需求端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.2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.6%,分别比去年全年加快1个、1.1个百分点;货物出口增长6.9%,贸易结构继续优化。总体来看,生产供给较快增长,国内需求不断扩大,就业物价保持稳定,国际收支状况良好。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和稳预期,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全面科学把握,释放了扎实稳住经济大盘的强烈信号,为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指明方向、坚定信心。面对风险挑战,着力抓好“四稳”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,是我们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的有力举措。
“进”的动能不断释放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点工业领域加快规模化部署,5G应用案例总数超13.8万个,6G技术研发、标准制定加快推进……今年以来,我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未来产业超前部署,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深度求索(DeepSeek)成全球“顶流”,带火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;天工机器人获半程马拉松冠军,具身智能加速落地……各地加大创新投入,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成长,新兴产业不断转化为新增长点。一季度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7%,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.2个百分点。无人机、人形机器人等标志性高科技产品取得突破,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提质增效,产业升级步履铿锵;直播带货、即时零售、夜经济、数字消费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拓展,消费升级前景广阔。
只要信心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 我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力大,支撑长期向好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。勇于正视困难,敢于迎难而上,善于攻坚克难,这正是中国经济的韧劲与底气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坚定信心、保持定力,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,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,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。(罗建华)